今天爱好网小编整理了造纸术是怎么发明的?相关内容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,一起来看下吧。
本文目录一览:

造纸术是怎么发明的?
火药、造纸术、印刷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,这是我们上小学时就学习的知识。火药源于炼丹家的误操作;印刷术和指南针都是老祖宗们殚精竭虑的集体智慧的结晶。那么,纸作为一种经济适用的书写材料,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?众所周知,蔡伦和造纸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史上,书写材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一直是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。以我国为例,我们的老祖宗们,先后试用过龟甲、兽骨、青铜、竹简、木简和绢帛等材料,比如我们最早发现的文字,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,所以又称甲骨文。后来经济发展了,就在青铜器上刻字,以流传后世,尤其商朝居多,因为商朝青铜器的
铸造技术已炉火纯青,各个君主都喜欢在青铜器上铸铭文来为自己歌功颂德;秦始皇每次批阅奏折时,都要让两个甚至更多的宫人担担子,里面是竹木筒的奏折,奏折越多,担子越沉重;又如宫廷内用绢帛写字,很是轻便,但却不易保存,尤其是绢帛造价昂贵,寻常百姓家用不起,只能供少数达官贵人使用。由于竹木简、绢帛等这些材质脆弱、造价昂贵等原因,一直难以真正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。于是发明一种新的书写材料,既经济又适用,不仅能为统治阶级所用,普通百姓也用得起,就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。在这样日益高涨的呼声中,先人们为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,终于,这一难题被东汉时的蔡伦和他所率领的能工巧匠们攻克了!
蔡伦是东汉桂阳人,桂阳,就是现在的湖南郴州。蔡伦自幼家境贫寒,为了糊口,他只得进宫当了太监。在宫内的日子里,蔡伦曾负责皇家手工作坊的工作,这为他日后发明新的书写材料——造纸术提供了方便的试验的场所。
为了能造出物美价廉,适合百姓们用的书写材料,蔡伦和他所率领的工匠们进行了长久的尝试,反复比较多种原材料,以及他们相互搭配的比例。终于,皇天不负苦心人,蔡伦的勤劳感动了上苍,他研制出了纸——一种经济适用的书写材料,而且是不论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能用得起的书写材料。
这是公元105年,蔡伦和许多能工巧匠一起,经过无数次试验,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先进的造纸方法。这种方法的原材料,是树皮、麻绳、破布头、旧渔网等,和以前的龟甲、兽骨和后来的竹木简、绢帛相比,可谓是造价低廉,而且不必受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了。
蔡伦造纸的工序是,把原材料洗涤,切碎,浸泡沤制,再把经过处理的原材料中加入石灰浆,放在大锅中蒸煮,反复地用力捣,以分离其中的纤维组织,制成纸浆,再捞出纸浆,均匀地平摊在很细密的帘子上,滤去水分,晾干,再揭下来,这就是成品纸张了。
当蔡伦把历尽艰难研制出的第一张纸献给汉和帝时,汉和帝喜出望外,立即下诏让全国各地都按照蔡伦的方法推行造纸。自此,造纸术在神州大地得到了广泛地推广,龟甲、兽骨早已不再使用,竹木简和绢帛也退出了书写材料的历史舞台。
蔡伦发明的造纸术,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和重要文件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而且更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公元6世纪时,造纸术传入了日本、朝鲜、越南。公元751年时,又向西传入了阿拉伯地区,后来,阿拉伯人又把造纸术传到了欧洲。
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。现代的造纸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,可以生产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纸张,如新闻纸、相纸等越来越多的分门别类的专用纸张,但在根本上,纸的生产原理并没有发生改变,还是延续蔡伦造纸的方法,改变的只是技术和工艺。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,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的人民。造纸术的诞生,改变了人类书写材料的历史,并且直到今天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意义重大。造纸术的诞生,不仅是蔡伦个人勤奋努力的结果,更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。蔡伦作为造纸术发明的领军人物,将被永远铭记在史册中。

造纸术在当代有什么新的发展
现今科技一日千里,现代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。
磨木纸浆(Groundwood Pulp) 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,又称为机械纸浆(mechanical pulp),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、精制机械浆、热磨机械浆等。
化学纸浆(Chemical Pulp) 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
木质素
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,主要可再分为苏打浆、亚硫酸盐浆、硫酸盐浆等。
半化学纸浆(Semichemical Pulp) 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,可再分为中性半化学浆、冷苏打浆、化学机械浆等。
扩展资料:
爱好网
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献,我们可以知道纸发明于西汉时期。1933年,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亭故址中出土了一片麻纸,同时出土的木简有
汉宣帝
黄龙元年(公元前49年)的年号;1957年,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古纸,纸呈泛黄色,已裂成碎片,最大的长宽约10厘米,最小的也有3×u65300X厘米。
经鉴定,它是以大麻和少量
苎麻
的纤维为原料的,其制作技术比较原始,质地粗糙,还不便于书写。1977年,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西汉烽塞遗址的发掘中,也发现了麻纸二块。
其中之一,出土时团成一团,经修复展开,长宽为12×u65297X9厘米,色泽白净,薄而匀,一面平整,一面稍起毛,质地细密坚韧,含微量细麻线头,显微观察和化学鉴定都表明,它只含大麻纤维,同一处出土的竹简最晚年代是汉宣帝甘露二年(公元前52年)。
这些情况表明至迟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,在遥远的边塞已有了质量较高的纸,这种纸在内地的出现应更早一些,即它是在灞桥纸后
约数
十年内出现的。从这些事实说明
造纸术
自发明以后,其技术的进步是很快的。
1978年,在陕西
扶风
又发掘得西汉宣帝时期的纸。1901年,先后在新疆和甘肃
敦煌
发现两张东汉纸;1942年,在内蒙古
额济纳
河旁的东汉烽燧遗址中,考古工作者又掘得东汉时期约公元二世纪初年的纸张,即所谓额济纳纸,上有六、七行残字,这可说是现存最早的字纸实物。
1959年,在新疆民丰县也发现了一张东汉纸;1974年,在甘肃
武威县
一座东汉墓中,更发掘了一批东汉纸,这些纸比起西汉纸有着明显的进步,十数张纸的上面都有书写的字迹,有的是书信、诗抄,也有的是日常文书,可见这时的纸已经比较普遍地被人们用作书写的材料了。
东汉时期,不仅
中原地区
使用纸,而且传播到了新疆、甘肃、内蒙古等地区。另外,也不仅限于上层统治者使用,而是连民间也比较广泛地使用起来了。可以说,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时期了。
从出土的实物中我们可以知道,早期的纸都是以大麻为原料制成的。其制造工艺大致为: 沤麻 ,即把麻浸泡水中,使它脱胶;接着把麻加工成麻缕;然后把麻缕捣烂,又称 打浆 ,使麻纤维分散开;最后进行 捞纸 ,也就是使麻纤维均匀地散布在浸入水中的篾席上,再捞出干燥,就成纸张。
参考资料来源:
百度百科-造纸术 (中国历史)
参考资料来源:
人民网-预应力纸张 我国造纸术再次跻身世界前列

现代造纸的过程
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、调制、抄造、加工等主要步骤:
1.制浆的过程
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,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、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。
2.调制过程
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,纸张完成后的强度、色调、印刷性的优劣、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。
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:
a.
散浆
b.打浆
c.加胶与充填
3.抄造过程
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,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,再经干燥、压光、卷纸、裁切、选别、包装,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:
a.纸料的筛选
b.网部
c.压榨部
d.压光
e.卷纸
g.裁切、选别
包装
以上就是造纸术是怎么发明的?全部内容,更多相关信息,敬请关注爱好网。